制冷空调作业证是持证上岗必备证件,报名后需要通过学习一定的课时,然后参加考试,下面为大家分享全国制冷空调作业证考证方法、报名入口、考试时间、报考条件等信息:
一、什么是制冷空调作业证:
制冷证分为制冷中级证、制冷上岗操作证是由安监局签发、在全国安监局均可查询、中级制冷证在国家职业资格工作网(总网)均可查询。此工种主要是针对小、中、大型空调或制冷设备进行操作、维修、安装、调试作业人员。
二、制冷空调作业证报考条件: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第四条规定,制冷与空调人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年满18周岁,且不超过国家法定退休年龄;
2.经社区或者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体检健康合格,并无妨碍从事相应特种作业的器质性心脏病、癫痫病、美尼尔氏症、眩晕症、癔病、震颤麻痹症、精神病、痴呆症以及其他疾病和生理缺陷;
3.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4.具备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与技能;
5.相应特种作业规定的其他条件
三、制冷空调作业证考试时间、报名时间
(1)、报名截止时间:即日起至考前一周;
(2)、准考证领取时间:考前3-5天;
(3)、考试时间:原则上每个月安排,考试时间前一周截止报名;特殊情况或团体单位报名的视报名人数另灵活安排时间,具体考试时间以当地考试通知为准,详见准考证;
(4)、报名时间:全年滚动报名,考试时间前一周截止报名,具体报名时间以当地考试通知为准,详见报考通知;
(5)、考试地点:具体地址详见准考证。
四、制冷空调作业证报名入口官网:
报名方式一:选择一家正规的培训机构进行报名,由机构集体为考生报名。
报名方式二:考生登录国家安全生产考试网站(请注意,网址可能会随政策调整)在线报名。报名方式:登录应急管理培训云平台网站报名。网络报名流程如下:打开微信公众号或网址→完成注册→培训信息→选择对应班级报名(填写报名信息,上传身份证正反面及学历证明等材料)→管理员审核→缴费→完成报名。电子普通发票在该班网络报名结束后7个工作日内,以发票短信形式发送到报名人员的手机。
五、制冷空调作业证报名资料:
在我中心报考制冷空调作业证考试需要准备:报考资料:身份证正反面、学历、2寸证件照,填写制冷空调作业证考试申报表1份,单位报名另需开具制冷空调作业证工作证明原件1份(要求有单位公章);有意报名参加制冷空调作业证考核的考生要抓紧时间准备!
六、制冷空调作业证考试方式:
1、理论考试(机考):满分100分,80分及格,70分判断题,30分选择题,时长为两个小时。
2、实操考试:总分100分,80分及格。考试不合格的,允许补考一次。
七、特种作业操作证书查询:
特种作业操作证自2022年12月12日起,全面启用电子证书,不再制发PVC实体证书,国网可查!特种作业操作证查询网址:http://cx.mem.gov.cn/或者关注微信公众号“国家安全生产考试”进入“输入查询”栏目→“特种作业操作证查询入口”即可查询。
特种作业操作证注意事项:发证机关:应急管理局,证书3年复审一次,按证件上复审日期提前两个月报名复审,超过复审日期证件失效。
八、制冷空调作业证件作用:
制冷空调作业证书是比较实用的证书,不仅可以证明自身能力,或者正在从事该行业的人员,都可以考虑一下是否报考制冷空调作业证书,用处还是很大的。制冷空调作业证书是从事该行业必要证件之一,考取证书是对自身实力的证明,是表明制冷空调作业证具有从事该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是用人单位录用、考核、晋升职务的重要依据。
九、制冷空调作业证保障计划:
长期以来我中心制冷空调作业证考试的学员得到了高效的学习和备考规划。为此我们仍然在努力,帮助个人学员及单位企业人员用少量的学习时间而能顺利通过考试。在我校报考制冷空调作业证考试的学员统一发放制冷空调作业证教材+制冷空调作业证辅导资料+制冷空调作业证模拟试题=制冷空调作业证轻松备考,我中心承诺个别未过的学员可退费,或免费安排下次补考!
十、相关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30条中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作业。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第5条中规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97条中规定:特种作业人员未按照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上岗作业的,责令限期改正,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4条中规定: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